7月16日,中山商報【產經人物】欄目刊發專訪文章: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勇談為中山“重振虎威”貢獻港航力量。全文如下:
上午10點,晴空萬里,明亮的陽光照射在中山港國際貨柜碼頭(以下簡稱“中山港”)彩色的集裝箱上,高高低低的起重機“忙碌”地裝卸著貨物,工人們有條不紊地穿梭在車輛之間,源源不斷地往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的樞紐港發出貨運船只。
中山港作為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港航”)旗下最重要的碼頭之一,與中山港航旗下小欖港和神灣港呈三角區位分布,在中山區域內形成東、北、南三個港區全覆蓋的格局。借助控股股東廣州港股份的資源協同,中山港航從去年開始加大力度推出南沙港灣區“一港通”和南沙港“WGO(水路閘口服務)”綠色線路,為企業提供便捷的外貿疏港通道。而面對蘇伊士運河堵塞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事件帶來的集裝箱缺吉(箱),中山港航積極疏通上下游鏈條,推出“拖車碼頭駁運”一體服務,為中山外貿企業贏得時間窗口。
種種舉措之下,中山港航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勇表示,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力爭把中山港航打造成為中山及周邊區域港航物流業龍頭企業”,為中山‘重振虎威’貢獻港航力量。”
文/記者 李紅 圖/記者 洪喜鵬
一、六大業務板塊“攻守兼備”,形成港口物流生態圈
中山商報:中山港航眼下正在推進業務多元化發展,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公司目前的業務組成?
郭勇:中山港航歷經將近70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山市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綜合物流運輸企業之一。目前,中山港航逐步形成了港口裝卸、駁船運輸、貨運代理、集卡運輸、智能倉儲和香港業務等六大業務板塊,涉及港口物流鏈各個環節,形成多元化的港口物流生態圈,推動“攻守兼備”的市場競爭策略,提升市場競爭力。
何為攻守兼備?也就是說六大板塊的業務會根據外部市場環境動態調整,可進可退,而不至于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而陷入被動局面。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山港航立足長遠,聘請外部專家開展“十四五”發展規劃和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工作,認真分析、科學研判當前經濟形勢,找準目標、明確方向,力爭把中山港航發展為中山及周邊地區的龍頭企業。
同時,科學研究屬下三個碼頭靠泊能力問題,適時推動碼頭升級改造,以提升港口通過能力。三個港口實施差異化發展定位,中山港和小欖港進出口兼顧發展,神灣港在現有出口業務基礎上重點發展進口業務及特色業務,目前已建立了中山地區唯一的查驗冷庫,服務蔬果進口業務。這對滿足中山市民生活需求,以及豐富活躍市場都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我們還會繼續深入與海關等口岸單位的溝通,推動旗下碼頭內外貿同區監管模式,進一步釋放碼頭通過能力,平衡內外貿業務的發展。
中山商報:船舶運輸業務未來有哪些創新點和增長點?
郭勇:中山港航旗下的船舶運輸業務,主要以港澳航線為主,是港口主業的延伸,在擴大港口輻射能力和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上有重要意義。
隨著船舶大型化和智能化發展,中山港航將對船型進行優化,購置綠色環保的新型船舶,淘汰老舊、落后的船型。
此外,中山港航的船舶運輸業務,以集裝箱運輸為主,未來將持續關注珠三角區域件雜貨航運市場動態,適時增加沿海散貨及件雜貨運輸船型,擴大船舶運輸規模。加大與廣州港穿梭巴士的協同,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航線,提升資源利用率。
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大同行業企業的合作,探索航線共艙的新模式,與航運公司共同分攤經營成本,降低成本,提升服務競爭力。
實現內河港樞紐港“一港通”模式,持續提升WGO綠色線路服務。
中山商報: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包括中山在內外貿行業增長態勢明顯,請問中山港航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搶抓機遇?
郭勇:我們不斷深入與廣州港的融合。中山港航作為廣州港股份下屬控股企業,努力發揮與廣州港協同及組合港的優勢,加大對南沙港等樞紐港的喂給和支持,形成與樞紐港的聯動發展。我們正在研究推出“中山港航南沙港”定期定班保證時效的WGO精品航線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有保障的外貿疏港通道。
通過與海關、南沙港等單位的聯系,在功能組合、數據協同、港口合作的基礎上,優化船舶與貨物的通關流程,實現中山港航與廣州港“兩港合一”,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通關。
中山商報:中山港航目前服務的大客戶都有哪些?針對大客戶是否有提供新型服務模式,是否取得新的成效?
郭勇:中山港航服務的客戶覆蓋中山及周邊區域等珠三角區域,包括珠海格力、格蘭仕、TCL、東菱威力、奧瑪冰箱、長虹等。
近期,受到蘇伊士運河堵塞和新冠疫情影響,集裝箱市場需求旺盛,但缺吉(箱)嚴重,可周轉的吉柜越來越少,尤其是內河碼頭,經中山港區駁船至樞紐港的貨量急劇下滑。主要因為空箱供應不足,班輪公司把有限的空箱、貨都分給了樞紐港,以便加速集裝箱周轉。為此,我們想法設法“跑到前面”,如帶著大客戶的需求直接與班輪公司商談,向客戶提供“拖車碼頭駁運”一體化服務,直接幫他們從樞紐港將貨柜拖過來,引導重點客戶使用“中山港航南沙港”WGO線路,加速貨物及集裝箱等資源的周轉效率。
2017年,我們還為大客戶緯創資通量身打造了智能倉儲服務,自營倉庫9000多平方米。與傳統的物流倉相比,這個智能倉有個“最強大腦”。智能倉的倉儲管理系統通過接口與客戶ERP管理系統無縫對接,數據自動交換,互聯互通,確保了信息的準確無誤和一次錄入全程使用。智能倉系統大量應用條形碼、數據掃描和采集、無線射頻辨識及光電控制等物聯網技術,保障貨物安全輸送,減少貨損貨差,并自動實現庫位管理的實時更新和最優原則。
發展到現在,智能倉儲客戶已由單一客戶逐步擴展至臺資、日資及國內企業,普通倉儲承租了臨海倉、濠四倉等從事快消品、供應商庫存的業務。2020年,智能倉實現營收2269萬元,營收年均增長率約12%。
下一步,同類型智能倉儲將會進行一定面積的復制,提升公司的智能服務能力及力度,以吸引到更多的大客戶。
二、<span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