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皮”原為山西的一種小吃,其引申義指的是相互之間原本存在必然聯系或依附關系的兩個事物發生游離而單獨存在。長期以來,我們許多企業對于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存在諸多爭議,我歸納幾點如下:一、標準化工作主要針對于生產技術領域,而與管理標準體系無關,所以是質量技術部門該做的事;二、企業貫標認證就是“花錢買證”,沒必要興師動眾地把整個標準化工作帶動起來;三、“先生產,后貫標”生產歸生產,貫標工作是為了日后應付檢查。有人還抱怨:“現在人手不夠,別讓貫標工作占據了過多的正常工作時間。”直接將二者對立起來。
其實,貫標的核心思想就是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以顧客滿意為檢驗標準,通過發揮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運用過程方法和系統方法,持續改進工作的一種活動。結合企業實情,建立質量體系文件,對企業生產及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與管理,應當被視作企業的一項綜合性基礎工作。同時,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就必須面向市場,面向客戶,而不是就“證書”而貫標。因此,貫標工作既是適應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規范企業管理行為的內在要求。
面對貨運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獲得發展,是我們一直以來面臨的課題,這也是貫標工作應該把握的原則和方向。企業只有切實有效的推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才能夠持續改進并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在體系運行中要做好以下幾步工作:第一、“統一認識,協同工作” 企業中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要發揮作用,在全員中形成濃厚的質量管理意識;第二、“明確目標,落實獎罰”使每位員工明白自己在體系中應當承擔的職責,通過提高個體的執行力,來提高整個企業的執行力;第三、“務實求真,強化審查”各種數據、記錄、表格等管理資料本身就來源于生產實踐之中。企業在進行自查時,內審員不能只停留于辦公室做書面檢查,更應在實踐中幫助基層人員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要讓員工看到標準化工作是在為企業的實際生產工作提供服務,而不是做的表面文章。
企業貫標工作只有及時更新觀念,變被動為主動,緊緊圍繞企業的總體經營戰略目標,一切從市場出發,以客戶為關注焦點,才能把企業的整個標準化工作帶動起來,把技術、管理創新工作推動起來,使企業做到“創有目標,行有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