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隨著滿載著61個集裝箱的船舶“中航923”在中山港航運碼頭啟程,中山往返香港“水運公共巴士運輸模式”正式啟動。
據中山港海關副關長黃學政介紹,“水運公共巴士運輸模式”具有船舶艙位共享、多點裝卸的特征。來往香港船舶航行途中可在中山港航運、外運、小欖港3個碼頭間靠泊裝卸貨物,實現船舶艙位的最大化利用。海關通過“單一窗口”靈活處置船舶停泊裝卸貨申請,綜合運用物流鏈可視化、運輸工具等系統實時監控和共享船舶軌跡、核查貨物艙單信息。
“新模式將給中山往返香港駁船運輸帶來降本、提速、增效等多項利好,船舶周轉靈活,航運效益大幅提升,預計船舶艙位利用率可提高20%-30%,且進出境航次密度的增加,也讓中山外貿企業有更多、更靈活的進出口選擇。”中山港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奕榜說。
2019年,中山港海關共監管船舶超過1.7萬艘次,監管集裝箱超過93萬標箱。原有模式下,中山市內各碼頭航運企業需分別安排不同的船舶承運來往香港的進出口貨物,中途不能停靠裝卸,艙位利用率低下,企業運營成本高。今年疫情期間,因拖車司機嚴重短缺、陸路運輸困難更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中山港海關深入了解企業訴求后,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支持航運企業“促復航、保運營”。除推行“水運公共巴士運輸模式”外,還進一步推廣“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以規范高效的監管促進集裝箱貨物高效流動,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今年以來,已監管同船運輸船舶52艘次、502個集裝箱,惠及進出口企業69家,據航運企業反映,節省費用48萬元。
黃學政表示,接下來還將進一步落實落細落地各項便利化措施,最大限度激發小欖港中山港這條“黃金水道”的活力,為中山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海關助力。